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智慧城市

郭仁忠院士: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应用服务信息化

  • 小编
  • 智慧城市
  • 2020-11-05 14:36:33
  • 人已阅读
简介锋网按:日前,自然资源部召开了“自然资源部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的召开开启了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的序幕。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成为社会运行的主要模式的今天,如何将数字化应用到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中?信息化

锋网按:日前,自然资源部召开了“自然资源部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的召开开启了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的序幕。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成为社会运行的主要模式的今天,如何将数字化应用到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中?信息化、数字化又该在哪些层面下功夫?

本文作者:郭仁忠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

以下为正文内容:

2020年9月14日,自然资源部召开了“自然资源部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会提到,自然资源部于2020年1月17日印发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一是提出了包括地表基质层、地表覆盖层、管理层自然资源分层分类模型;二是确定了包括基础调查、专项调查、常规监测、专题监测、应急监测在内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三是安排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分析评价和成果应用五项工作内容。由此掀开了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的序幕。

一、调查监测成果的社会共享与广泛应用是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的根本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要求“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体系,这三项要求形成了逻辑严谨、内容完备的三驾马车式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是这套体系的基础。无论建立管控制度,还是过程控制、责任追究,必须以事实为准绳,让数据说话,因此,首先应当了解自然资源的现实状况,掌握本底数据。调查、评价、监测承担着这样的使命。

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成果必须社会共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这意味着调查监测的成果必须为社会各界共享,作为“本底”支撑空间规划编制、开发利用活动管控,支撑生态保护实现程度的评价。调查监测成果的全社会共享,在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领域的充分应用,有利于凝聚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共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合力,这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根本目标。

发布会指出,自然资源部将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在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共享机制建设,积极支撑各部门的日常应用需求,同时建立发布机制,在调查监测工作完成后,涉及社会公众关注的成果数据或数据目录,履行相关的审核程序后,统一对外发布,满足社会公众的广泛需求。这一系列措施是调查监测成果社会共享和广泛应用的基本前提,十分必要。

二、信息化是成果共享与应用的必由路径

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成为社会运行的主要模式。党的十九大紧扣时代脉搏,前瞻性地做出了“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部署。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全民数字化生活的发展,数字空间已然成为与社会发展物理空间并行的平行空间,因此,数字化也必然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事实上无论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地理国情监测,还是第三次国土调查,都是以全数字化方式推进实施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也将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作为调查监测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调查监测成果共享与应用将是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

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调查监测成果的共享与应用,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需求:一是拿得到,二是看得懂,三是方便用。如何实现拿得到、看得懂、方便用,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几乎同时出台的《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给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案,即构建自然资源“一张网”、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其之


Top